想赚钱,就做离钱近的事!
最近看到一位博主提到,90%的人到退休时,都攒不下100万。究其原因,是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在忙活离钱远的事。啥叫离钱远的事呢?就是那些看似忙碌、累得够呛,可就是挣不着钱的活儿。比如说,有的人成天钻研怎么做PPT、怎么剪辑视频,却从不研究流量,也不琢磨设计卖点,纯粹是在浪费时间。
一、找对赚钱的方向
我瞧见太多人瞎忙活了。有的人天天研究各类新项目,今天是元宇宙,明天又盯上Web3.0,结果到头来,那些踏踏实实干传统生意的人,反倒都把钱赚到手了。
卖水果的,清楚今天进价多少,明天售价几何;开小饭馆的,心里有数一桌客人能赚多少,一天能接待几桌。这才是实打实的搞钱思路。
二、找准关键动作
不少人问我咋才能赚到钱,我就反问他们几个问题:
- 你的产品卖给谁?
- 为什么要买你的?
- 凭什么要买你的?
- 怎么让客户多买几次?
结果发现,大部分人都答不上来。他们成天研究些无关紧要的东西,却对这些关键问题置若罔闻。研究高情商、职场心理学,有用吗?当然有,但跟研究怎么把产品卖出去相比,这些都只能往后排。
互联网创业最大的坑,就是老想着整点新鲜玩意儿。实际上,最赚钱的往往是那些普普通通的生意。就拿知识付费来说,2023年知识付费市场规模高达1500亿,可那些赚到钱的课程,都是最基础的,像职场技能、考证培训、财务管理,因为它们最贴合大众需求。
我认识一位做IT培训的老师,2023年个人收入超200万。他的课程内容平平无奇,就是Java基础课程,但他做对了几件关键事:
- ①把课程拆成6个等级(客单价从99到9999)
- ②建立严格的作业反馈机制(完课率从30%提升到85%)
- ③设计严密的裂变推广(获客成本从1200降到200)
这才是关键动作,不是追逐新技术,而是把基础的事做到极致。
三、用结果说话
创业这些年,我发现一个硬道理:会赚钱的人都特别务实。他们不会成天嚷嚷着要改变世界,而是专注于解决具体问题,解决一个问题就赚到一笔钱,接着再去攻克下一个问题。有人觉得这样太功利,可你想想,要是你能解决别人的难题,别人心甘情愿给你付费,这不就是自身价值的最佳证明吗?那些张口闭口谈情怀的人,最后往往连自己都养不活。
很多人总说互联网红利已经过去了,可看看数据: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.2万亿。到底是机会少了,还是你的方向跑偏了?
所以啊,兄弟们,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,要做就做离钱近的事:别光想着涨粉,多琢磨怎么变现;别只研究爆款,重点研究转化;别只盯着流量,更要看利润。离钱近的事大同小异,离钱远的事五花八门。
四、普通人有哪些离钱近的互联网项目?
给大家提几点具体建议,普通人马上就能上手操作。
1. 从私域流量开始做起
第一步:先聚焦一个垂直领域做内容,比如职场、理财、教育这些,每天雷打不动发3条朋友圈。
第二步:加50个同领域的群,每天挑重点群发言2 – 3次,注意别发广告,先树立专业人设。
第三步:沉淀100个精准粉丝后,尝试小额变现,推出99 – 199的课程或服务。先把月入3000当作第一个小目标,有了第一桶金,就能扩大规模。
有个做HR的同行,起初每天分享招聘和面试技巧,半年就积累了2000个HR圈子的好友。后来他开发了面试技巧课程,单价199,月销量150份,纯利润2万多,相当不错!
2. 从细分市场切入
怎么找准市场呢?挑客单价在200 – 500之间的,最好是刚需项目,比如考证、职业培训。先深挖一个点,比如特定的证书考试或技能培训。做出一个标杆案例后,再横向复制到相似领域。
我认识一个做财会培训的老师,一开始只做初级会计证培训。他花3个月,投入5000块做视频课程,如今月销售额8万。他抓住了几个关键:
- ①考证是刚需
- ②客单价399容易接受
- ③复购率高(学完初级考中级)
3. 从工具型产品开始
为啥选工具型产品呢?它使用频次高,用户每天都用得上;传播成本低,好用用户自然会分享;变现模式清晰,采用免费版 + 会员制;运营门槛低,产品功能本身就能吸引用户。
先找个自己熟悉的领域,像是设计、文案、数据分析,开发一个解决具体痛点的小工具,投入控制在5000以内。前期免费积攒用户,后期转化付费会员,目标是1000个用户,会员费每月29.9。
小红书上有个做PPT模板工具的博主,第一个月收获200用户,靠会员费29.9,收入5000多。三个月后用户涨到3000人,月收入逼近8万,关键前期做产品开发只花了3000块。
以上三点仅供参考,核心其实就一句话:做离钱近的事,就是要把所有精力,都放在能直接产生收益的事情上。宁可小而美,也别大而空。想要赚钱,就一定要做离钱近的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