赚钱不必高大上,做好小事是关键
曾经的我,也笃定地认为,要想赚到钱,非得有绝佳的项目、宏大的计划、新兴的红利不可,总之得是那种高大上的配置。然而,全职创业7年之后,我对赚钱这件事彻底祛魅了。真正能赚到钱的途径,压根没那些大动作,不过是些芝麻粒般大小的琐事,诸如文章怎么构思撰写、视频如何拍摄剪辑、朋友圈该发些什么内容……每天把这些小事踏踏实实地做好,到了年底,成果自然不会差。
抖音上有个木工博主,算不上大网红,粉丝也就20来万。你知道他一年能挣多少吗?保守估计,超过100万!他的视频内容简单至极,就是记录自己在工作室打造家具的全过程。没有花里胡哨的噱头,也不搞酷炫的特效,纯粹是最质朴的日常记录,像一把锯子怎样用着最顺手、一块木板打磨到什么程度最细腻、拧螺丝刀该使多大劲儿……全是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。那他的收入从哪儿来呢?直播售卖工具、承接定制家具订单、投放广告、售卖教程,每一项收入看似不多,但胜在细水长流、源源不断。
这让我联想到“微习惯理论”。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指出,持续的小行为相较于偶尔的大行动,更容易催生突破性的成果。那些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的人士,90%都有个共性:比起一鸣惊人的大动作,他们更看重日常的细微之处。
再比如我关注的一位同行,分享的创业日常,每天做的事看起来都琐碎无比:早上8点,查看留言,回复顾客前一天遗留的问题;上午9点到11点,整理库存,更新产品描述;中午12点到下午2点,处理退换货请求;下午2点到5点,撰写产品详情,拍摄产品图片;晚上7点到10点,开启直播带货。看似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,可正是这些琐事的不断累加,让他在2023年的营业额突破了300万。
2023年淘宝直播数据显示,月收入超10万的主播里,67%并非靠爆款走红,而是从日均销售额不足1000元起步,通过持续优化直播话术、调整产品陈列、改善互动方式这类小事,一步步提升业绩。
也许有人会说:“这些例子都太小儿科了,真正的有钱人可不是这么干的。”真是这样吗?咱们来瞧瞧胡润百富榜上的企业家。农夫山泉的钟睒睒,创业初期只在杭州本地售卖啤酒,他做的第一个改变,是把啤酒瓶从棕色换成透明的,只因消费者觉得透明瓶子看着更干净。阿里巴巴最早的营收来源是什么?并非淘宝、天猫,而是给中小企业做网站。马云在湖畔花园分享时提到,他们早期对产品的改进,都源于每周五下午和客户的一对一交流。
再说个有意思的例子,风靡全球的星巴克是怎么起家的?霍华德·舒尔茨起初的工作,就是观察顾客喝咖啡的习惯。他每天都记录:顾客在柜台前停留多久、点单时会问什么问题、喝咖啡时表情怎样、什么时间段客流量最大、天气变化对销量有何影响……这些细节在旁人眼中无聊透顶,却恰恰成就了星巴克的核心竞争力——不只是卖咖啡,更是营造“第三空间”的独特体验。
为什么我总劝大家先从小钱赚起、把小事做好呢?原因有三:
①小事也能产生复利
正如前面提到的“微习惯理论”,持续的小行为更容易带来突破性成果。那些成功人士,大多注重日常小细节,而非追求一鸣惊人。看似毫不起眼的小事,只要坚持做个一年、三年、五年,就会爆发出惊人的复利效果。
②细节决定变现能力
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,真正的机会往往隐匿在他人忽视的细节里。就拿短视频来说,开头的“黄金三秒”,你要是拿捏好了,播放量是500还是10万+,高下立判!
③积累比创新更靠谱
创新固然关键,但对大多数人而言,踏踏实实地积累才是更稳当的赚钱法子。世界500强企业里,90%以上都是靠逐步积累壮大起来的,而非依赖颠覆性创新。
赚钱这件事,真没必要成天想着搞出个大动静。你要做的是:找到一个细分领域,专注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,保持耐心、持续积累,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优化。这里的“小”并非指目标渺小,而是起步要低、步子要稳。梦想不妨宏大,但行动务必具体。迷茫的人,往往是做事模糊的人,事情越具体,你的决心就越坚定。世上从来就没有一夜暴富的秘籍,有的只是一个个被认真对待的平凡日子,恰如比尔·盖茨所言:“大多数人高估了自己一年能做的事,却低估了自己十年能做的事。”